问题
|
可能原因
|
解决方法
|
无产物或产量低
|
模板浓度偏低或偏高
|
电泳检测模板浓度,调整模板用量
|
模板降解
|
重新制备;基因组DNA、cDNA应小量分装后低温保存
|
模板中含有抑制反应的杂质
|
纯化模板
|
引物浓度不足
|
调整引物浓度,特别是针对长片段PCR
|
引物存在二级结构
|
重新设计引物,避免二级结构;优化退火温度
|
引物降解
|
引物应高浓度小量分装,-20℃保存,避免反复冻融
|
Mg2+浓度偏低
|
适当提高Mg2+浓度,从1 mM到3 mM以0.5 mM间隔递增,针对不同模板和引物摸索佳Mg2+浓度
|
dNTP降解
|
-20℃保存,小量分装,避免反复冻融
|
酶纯度低,扩增效率差
|
选用高质量DNA聚合酶
|
酶量不足
|
适当增加酶量
|
用酶不当
|
针对模板、目标片段的特选择适当的酶(详见PCR产品选择指南)
|
缓冲液失效
|
更换缓冲液或使用预混PCR反应体系
|
模板变性不充分
|
适当延长变性时间;对高GC或复杂结构模板,提高起始变性温度至98℃
|
退火温度偏高
|
降低退火温度,应比引物Tm低至少5℃
|
延伸时间不足
|
增加延伸时间,特别是针对长片段PCR
|
循环数目不够
|
增加循环数
|
PCR管污染
|
质量可靠的PCR管通常不需**,否则应先高温高压**处理;用过的PCR管不可清洗后重复使用
|
PCR仪故障
|
检查程序和模块温度
|
其他
|
使用PCR增强剂
|
非特异产物过多
|
体系污染
|
设计对照实验寻找污染源,操作时应注意避免交叉污染
|
引物浓度过高
|
适当减少引物浓度
|
引物序列特异性差
|
重新设计引物
|
Mg2+浓度过高
|
降低Mg2+浓度,从1 mM到3 mM以0.5 mM间隔递增,针对不同模板和引物摸索佳Mg2+浓度
|
dNTP浓度过高
|
降低dNTP浓度
|
酶量过多
|
减少酶量,以0.5 U间隔递减
|
退火温度过低
|
提高退火温度
|
延伸时间过短
|
增加延伸时间,以1 min间隔递增
|
循环次数过多
|
减少循环次数
|
模板结构过于复杂或目标片段过长
|
特选择适当的酶(详见PCR产品选择指南);使用PCR增强剂
|
其他
|
HotStart PCR
TouchDown PCR
巢式PCR
|
引物二聚体
|
引物3’末端存在互补序列
|
重新设计引物
|
引物浓度过高
|
降低引物浓度
|
模板浓度过低
|
提高模板浓度
|
退火温度不合适
|
优化退火温度
|
循环次数过多
|
减少循环次数
|
其他
|
HotStart PCR
|
拖尾严重
|
引物浓度过高
|
调整引物浓度
|
引物序列特异性差或模板上存在同源序列
|
重新设计引物
|
模板降解
|
重新制备模板
|
模板浓度过高
|
降低模板浓度
|
dNTP浓度过高
|
减少dNTP用量
|
Mg2+浓度过高
|
降低Mg2+浓度,从1 mM到3 mM以0.5 mM间隔递增,针对不同模板和引物摸索佳Mg2+浓度
|
酶量过多或质量差
|
减少酶量,以0.5 U间隔递减;更换质量可靠的酶
|
变性温度过低
|
提高变性温度,以0.5℃递增
|
退火温度过低
|
提高退火温度
|
延伸时间过长
|
缩短延伸时间
|
循环次数过多
|
减少循环次数,以2个循环间隔递减
|
体系污染
|
设计对照实验,消除污染源
|
其他
|
HotStart PCR
TouchDown PCR
巢式PCR
|
假阳性
|
目标片段与非特异扩增片段间存在同源性
|
设计阴性对照,确认为引物问题后重新设计引物
|
体系污染
|
设计阴性对照判断是否有污染,去除污染源
|